無意中看到這個「健美女大生」專頁,一個智識豐富,文筆清楚簡潔,不吝嗇去分享的一位教練。看她的文章除了學到很多之外,令我最驚訝的是有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在她文章中被清晰有條理地展現出來。例如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大多數人挑選教練的方法不外乎她說的那幾個。而她建議的方法亦十分好,除了最後一個我不太認同。
「儘量不要去大型連鎖健身房找教練。」
或許是台灣與香港有分別,讓我在這裡解釋一下。
1. (教練的業績幾乎是唯一的升遷標準)
大部分有業績的教練有三種:
A. 能教的。
B. 口才好的。
C. 很得經理歡心的。
在香港,有A或(及)B的教練不一定能夠升遷,但有C的教練升遷機會就會很大。不過無論升遷與否,這是公司政策,與學員選擇教練不太有關聯,只要用她頭五個方法去挑教練應該都會找到一個挺適合的了。
2. (教練不會以「教會你自主運動」為訓練目標,想辦法讓學生續約才是主要目標)
這是教練素質的問題,與大型小型健身室沒太大關係。在小型健身室或自由身教練,每個學員都成為重要資源,對他們來說,小一個學員的影響比大型健身室大很多。這不難相信讓學生續約是他們更主要的目標吧。
其實教練教得好,學員又負擔得到,他/她們自然會續約。自主運動是必要,但有教練幫助時強度可以更大,潛能發揮得更好。
3. (你買教練課的錢,絕大部分都不會進到教練口袋。)
在香港,不能說絶大部分,超過一半是有的。但香港租金貴得誇張,就算自己開鋪的收入也不會進得太多到教練口袋。
4. (以「方便大量複製」與「減少糾紛」作為教練教學內容安排的準則,而非「個別學生的個人需求」)
這也是教練素質的問題,與大型小型健身室沒太大關係。
5. (很少或完全沒有給教練專業方面的培訓)
個人分享,自己在大型健身室工作,公司定期有教練專業方面培訓。這當然要看教練本身是否有追求進步的熱誠,還是認定自己已學曉所有。
https://www.facebook.com/CollegeMuscleGirl/posts/742055249258633